小白君的博客

凡事必先骑上虎背


  • 首页

  • 关于

  • 标签

  • 归档

redis实现分布式锁

发表于 2019-08-03

1.单机Redis实现分布式锁

1.1获取锁

获取锁的过程很简单,客户端向Redis发送命令:

1
SET resource_name my_random_value NX PX 30000

my_random_value是由客户端生成的一个随机字符串,它要保证在足够长的一段时间内在所有客户端的所有获取锁的请求中都是唯一的。 NX表示只有当resource_name对应的key值不存在的时候才能SET成功。这保证了只有第一个请求的客户端才能获得锁,而其它客户端在锁被释放之前都无法获得锁。 PX 30000表示这个锁有一个30秒的自动过期时间。

1.2 释放锁

1
2
3
4
5
if redis.call("get",KEYS[1]) == ARGV[1] then
return redis.call("del",KEYS[1])
else
return 0
end

之前获取锁的时候生成的my_random_value作为参数传到Lua脚本里面,作为:ARGV[1],而 resource_name作为KEYS[1]。Lua脚本可以保证操作的原子性。

1.3 关于单点Redis实现分布式锁的讨论

网络上有文章说用如下命令获取锁:

1
2
SETNX resource_name my_random_value
EXPIRE resource_name 30

由于这两个命令不是原子的。如果客户端在执行完SETNX后crash了,那么就没有机会执行EXPIRE了,导致它一直持有这个锁,其他的客户端就永远获取不到这个锁了。

  • 为什么my_random_value要设置成随机值? 保证了一个客户端释放的锁是自己持有的那个锁。如若不然,可能出现锁不安全的情况。
1
2
3
4
5
6
客户端1获取锁成功。
客户端1在某个操作上阻塞了很长时间。
过期时间到了,锁自动释放了。
客户端2获取到了对应同一个资源的锁。
客户端1从阻塞中恢复过来,释放掉了客户端2持有的锁。
复制代码
  • 用 SETNX获取锁 网上大量文章说用如下命令获取锁:
1
SETNX lock.foo <current Unix time + lock timeout + 1>

原文在Redis对SETNX的官网说明,Redis官网文档建议用Set命令来代替,主要原因是SETNX不支持超时时间的设置。

在开发中 RedisTemplate 为我们封装了 Set 命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
* 如果key不存在,set key and expire key
*
* @param key
* @param value
* @param expire
* @return
*/
public boolean setAndExpireIfAbsent(final String key, final Serializable value, final long expire) {

Boolean result = (Boolean) RedisTemplateHolder.execute(new Statement()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prepare(RedisTemplate redisTemplate) {
return redisTemplate.execute(new RedisCallback<Boolean>()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doInRedis(RedisConnection connection) throws DataAccessException {
Object obj = connection.execute("set", serialize(key), serialize(value), SafeEncoder.encode("NX"), SafeEncoder.encode("EX"), Protocol.toByteArray(expire));
return obj != null;
}
});
}
}, redisTemplate);

return result;
}

2.Redis集群实现分布式锁

上面的讨论中我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假设:Redis是单点的。如果Redis是集群模式,我们考虑如下场景:

1
2
3
4
5
6
客户端1从Master获取了锁。
Master宕机了,存储锁的key还没有来得及同步到Slave上。
Slave升级为Master。
客户端2从新的Master获取到了对应同一个资源的锁。
客户端1和客户端2同时持有了同一个资源的锁,锁不再具有安全性。
复制代码

就此问题,Redis作者antirez写了RedLock算法来解决这种问题。

2.1 RedLock获取锁

  • 获取当前时间。
  • 按顺序依次向N个Redis节点执行获取锁的操作。这个获取操作跟前面基于单Redis节点的获取锁的过程相同,包含随机字符串my_random_value,也包含过期时间(比如PX 30000,即锁的有效时间)。为了保证在某个Redis节点不可用的时候算法能够继续运行,这个获取锁的操作还有一个超时时间(time out),它要远小于锁的有效时间(几十毫秒量级)。客户端在向某个Redis节点获取锁失败以后,应该立即尝试下一个Redis节点。
  • 计算整个获取锁的过程总共消耗了多长时间,计算方法是用当前时间减去第1步记录的时间。如果客户端从大多数Redis节点(>= N/2+1)成功获取到了锁,并且获取锁总共消耗的时间没有超过锁的有效时间(lock validity time),那么这时客户端才认为最终获取锁成功;否则,认为最终获取锁失败。
  • 如果最终获取锁成功了,那么这个锁的有效时间应该重新计算,它等于最初的锁的有效时间减去第3步计算出来的获取锁消耗的时间。
  • 如果最终获取锁失败了(可能由于获取到锁的Redis节点个数少于N/2+1,或者整个获取锁的过程消耗的时间超过了锁的最初有效时间),那么客户端应该立即向所有Redis节点发起释放锁的操作(即前面介绍的单机Redis Lua脚本释放锁的方法)。

2.2 RedLock释放锁

客户端向所有Redis节点发起释放锁的操作,不管这些节点当时在获取锁的时候成功与否。

2.3 关于RedLock的问题讨论

  • 如果有节点发生崩溃重启 假设一共有5个Redis节点:A, B, C, D, E。设想发生了如下的事件序列:
1
2
3
4
客户端1成功锁住了A, B, C,获取锁成功(但D和E没有锁住)。
节点C崩溃重启了,但客户端1在C上加的锁没有持久化下来,丢失了。
节点C重启后,客户端2锁住了C, D, E,获取锁成功。
客户端1和客户端2同时获得了锁。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antirez又提出了延迟重启(delayed restarts)的概念。也就是说,一个节点崩溃后,先不立即重启它,而是等待一段时间再重启,这段时间应该大于锁的有效时间(lock validity time)。这样的话,这个节点在重启前所参与的锁都会过期,它在重启后就不会对现有的锁造成影响。

  • 如果客户端长期阻塞导致锁过期

解释一下这个时序图,客户端1在获得锁之后发生了很长时间的GC pause,在此期间,它获得的锁过期了,而客户端2获得了锁。当客户端1从GC pause中恢复过来的时候,它不知道自己持有的锁已经过期了,它依然向共享资源(上图中是一个存储服务)发起了写数据请求,而这时锁实际上被客户端2持有,因此两个客户端的写请求就有可能冲突(锁的互斥作用失效了)。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引入了fencing token的概念:

img

客户端1先获取到的锁,因此有一个较小的fencing token,等于33,而客户端2后获取到的锁,有一个较大的fencing token,等于34。客户端1从GC pause中恢复过来之后,依然是向存储服务发送访问请求,但是带了fencing token = 33。存储服务发现它之前已经处理过34的请求,所以会拒绝掉这次33的请求。这样就避免了冲突。

但是其实这已经超出了Redis实现分布式锁的范围,单纯用Redis没有命令来实现生成Token。

  • 时钟跳跃问题 假设有5个Redis节点A, B, C, D, E。
1
2
3
4
5
客户端1从Redis节点A, B, C成功获取了锁(多数节点)。由于网络问题,与D和E通信失败。
节点C上的时钟发生了向前跳跃,导致它上面维护的锁快速过期。
客户端2从Redis节点C, D, E成功获取了同一个资源的锁(多数节点)。
客户端1和客户端2现在都认为自己持有了锁。
这个问题用Redis实现分布式锁暂时无解。而生产环境这种情况是存在的。

结论 Redis并不能实现严格意义上的分布式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上面讨论的方案一无是处。如果你的应用场景为了效率(efficiency),协调各个客户端避免做重复的工作,即使锁失效了,只是可能把某些操作多做一遍而已,不会产生其它的不良后果。但是如果你的应用场景是为了正确性(correctness),那么用Redis实现分布式锁并不合适,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且解决起来就很复杂,为了正确性,需要使用zab、raft共识算法,或者使用带有事务的数据库来实现严格意义上的分布式锁。

threadlocal内存泄漏

发表于 2019-07-12

ThreadLocal 原理

由于ThreadLocalMap的key是弱引用,而Value是强引用。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ThreadLocal在没有外部对象强引用时,发生GC时弱引用Key会被回收,而Value不会回收,如果创建ThreadLocal的线程一直持续运行,那么这个Entry对象中的value就有可能一直得不到回收,发生内存泄露。

F352F038-78E0-4AD0-A817-DC807B20E808

阅读全文 »

堆

发表于 2019-06-25
数据结构 入队 出队
普通线性结构 O(1) O(N)
顺序线性结构 O(N) O(1)
堆 O(logn) O(logn)
阅读全文 »

Map

发表于 2019-06-25

Map接口

1
2
3
4
5
6
7
8
9
public interface Map<K,V> {
void add(K key,V value);
V remove(K key);
boolean contains(K key);
V get(K key);
void set(K key,V value);
int getSize();
boolean isEmpty();
}
阅读全文 »

mysql主从复制和读写分离过程

发表于 2019-06-23

主从复制

主要涉及三个线程:binlog 线程、I/O 线程和 SQL 线程。

  • binlog 线程 :负责将主服务器上的数据更改写入二进制日志(Binary log)中。

  • I/O 线程 :负责从主服务器上读取二进制日志,并写入从服务器的中继日志(Relay log)。

  • SQL 线程 :负责读取中继日志,解析出主服务器已经执行的数据更改并在从服务器中重放(Replay)。

读写分离

主服务器处理写操作以及实时性要求比较高的读操作,而从服务器处理读操作。

读写分离能提高性能的原因在于:

  • 主从服务器负责各自的读和写,极大程度缓解了锁的争用;
  • 从服务器可以使用 MyISAM,提升查询性能以及节约系统开销;
  • 增加冗余,提高可用性。

读写分离常用代理方式来实现,代理服务器接收应用层传来的读写请求,然后决定转发到哪个服务器。

mysql索引

发表于 2019-06-10

想必大家一提到索引都不陌生,在工作中经常接触到。比如我们一个 SQL 查询比较慢的时候,我们会给某个字段添加索引这样的方法来解决。

一句话简单的说,索引的出现就是为了提高查询的效率,就像书的目录一样。一本书有 1000 页,如果我们想要快速找到其中某一个知识点,如果不借助目录,我们查询可能会花费比较长的时间,如果我们借助目录的话,可以对我们查找的效率有了很明显的提升。其实对于数据库表而言,索引就是它的“目录”。

阅读全文 »

zset内部实现

发表于 2019-05-19

Redis对象

Redis对象由redisObject结构体表示。

1
2
3
4
5
6
7
typedef struct redisObject {    
unsigned type:4; // 对象的类型,包括 /* Object types */
unsigned encoding:4; // 底部为了节省空间,一种type的数据,可以采用不同的存储方式
unsigned lru:REDIS_LRU_BITS; /* lru time (relative to server.lruclock) */
int refcount; // 引用计数
void *ptr;
} robj;
  • Redis中的每个键值对的键和值都是一个redisObject。
  • 共有五种类型的对象:字符串(String)、列表(List)、哈希(Hash)、集合(Set)、有序集合(SortedSet),源码server.h如下定义:
阅读全文 »

Cache、内存、虚拟内存

发表于 2019-05-14

Cache、内存、虚拟内存

内存就是RAM,RAM和ROM是相对的,RAM在断掉后保存在里面的信息会消失,而ROM在断电后存储在里面的信息不会消失。RAM分为静态RAM和动态RAM,静态RAM叫SRAM,是仅次于CPU访问速度的RAM,L1 cache就是SRAM,一般我们电脑上用的都是动态RAM,即DRAM,DRAM的访问速度比SRAM要慢很多,但是体积小,价格便宜。系统里面内存分配说的物理内存大多数也就是DRAM里的情况。

阅读全文 »

count(*)这么慢,我该怎么办

发表于 2019-05-13

Count 是一种简单的聚合函数,一般也是我们第一个开始学习的聚合函数,那么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有人说 count(1) 和 count(*) 他们之间有区别,而有的人说他们之间没有区别那么他们之间到底有没有区别呢?

阅读全文 »

数据库优化

发表于 2019-05-13

数据库是我们开发中会经常使用到,那我们今天来聊一下在数据库方面所发生的问题,今天我主要学习了一下这个三个方面的知识,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1. 库表设计 ?
  2. 慢 SQL 问题 ?
  3. 误操作、程序 bug 时怎么办 ?
阅读全文 »
1…345…8

Ma Xu

72 日志
23 标签
RSS
本站总访问量次
© 2020 Ma Xu